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愿您对“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的相关知识感兴趣,励志的句子愿意为您传授相关知识。如今,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需要管理大量的在线文档等文件资料。范文在写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熟练地运用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写作反馈和评价。非常感谢您的关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您精神上的满足!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a)最长;
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胆汁不含消化酶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2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查看更多>>接着电路知识点的学习,我们来学习电路的知识。
[电路]
11 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子移动方向与它正好相反。
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13 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14 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
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16 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 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
17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点电流在某处分支,再在某处会合。
希望上面对电路知识点的学习,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电路的知识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很好的掌握并能很好的参加考试。
中考试题练习之欧姆定律
下面是对中考欧姆定律的题目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练习哦。
欧姆定律
(如图2-2-46所示的电路中,当ab两点间接入4ω的电阻时,其消耗的功率为16w。当ab两点间接入9ω的电阻时,其消耗的功率仍为16w。求:
(1)ab两点间接入4ω和9ω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
(2)电源的电压。
上面对欧姆定律知识的题目练习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加油。
中考试题之欧姆定律
下面是对中考欧姆定律的题目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练习哦。
欧姆定律
(实际的电源都有一定的电阻,如干电池,我们需要用它的电压u 和电阻r两个物理量来描述它。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电阻为0的理想电源与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2-2-45甲所示:
在图2-2-45乙中r1= 14w , r2= 9w。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读数i1=0.2a ;当只闭合s2时,电流表读数i2=0.3a,把电源按图甲中的等效方法处理。求电源的电压u 和电阻r。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欧姆定律知识的题目练习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同学们对上面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能很好的掌握。
欧姆定律计算题练习
关于物理中欧姆定律的知识点同学们还熟悉吧,下面我们
查看更多>>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物理导体与绝缘体
说明1本知识点的重点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异同。
说明2本知识点的难点是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说明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两者的区别,知道二者并无绝对界限。
说明4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电流的形成。
说明5本知识点主要讲述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异同,它是研究电学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规则2:导体和绝缘体的用途
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线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
规则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表示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可见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例如,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
规则4:导体和绝缘体的机理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之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电荷不能从绝缘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初中语文,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相反,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所以导体容易导电。
突破物理“三重门”期末轻松得高分
对于生来说,作为新增学科,从入门到冲击优秀初中数学,需要经过三重门。第一重门是声光热。第二重门是力学。第三重门是电学。
第一次入门,是上学期的物理入门。也可以理解为是声光热的入门。在声光热等过程中,同学们的主要是以感性为主。很多时候只要做好感性的认识,略加上一些理性的分析,就可以明白这部分的大体精髓。
第二重门是力学。力学对于同学们来说,区别于声光热的根本特点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同学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状态,转
查看更多>>许多人都因为写文档而感到压力,范文可谓是我们的一个好助手。范文能更加直观的让我们掌握写作的技巧,范文的内容结构是怎么样的?下面是一些与“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有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祝愿这篇文章对你有益欢迎访问!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篇1】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
查看更多>>